旅游市場戰略是關乎產業發展走向和做大做強的戰略性話題,在任何形勢和情況下都應高度重視。本文1.2萬字、分5個標題,梳理了我國三大旅游市場戰略的演變歷程和背景原因,對每次演變尤其是2021年最新的市場戰略調整進行了系統研究,提出了值得業內人士進一步思考的若干觀點。2021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頒布“十四五”文旅發展規劃。業內人士從字里行間讀出了旅游三大市場戰略有變,并把它視為亮點之一加以解讀,成...
01端午節的初夏與旅游業的早春北京、上海等主要客源地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各地根據文化和旅游部6月2日發布的《關于加強疫情防控 科學精準實施跨省旅游“熔斷”機制的通知》陸續恢復“跨省游”,貫徹落實旅游惠民和助企紓困政策,有效提升了端午節假日期間居民出游意愿,推動了旅游消費由去年國慶節假日以來的持續收縮轉向穩步擴張,止住了旅游經濟進一步下滑的趨勢。由于各地對外地游客抵離和居留期政策普遍維持嚴格的防...
5月19日訊 記者從文化和旅游部獲悉,5月19日,2022年“中國旅游日”主會場活動在線上舉辦。今年的“中國旅游日”以“感悟中華文化 享受美好旅程”為主題,主會場活動選址平遙歷史文化名城,全國各地廣泛聯動、線上線下共同發力,推出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旅游產品和服務、推介展示活動,共推出6大類近5000條旅游惠民措施,吸引廣大群眾開啟新的旅程、領略大好河山、感悟文化之美。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書...
數字經濟是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全面滲透到社會經濟領域而形成的新經濟形態,已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以及加速旅游產業變革的核心動力。在此背景下,需要按照“技術創新-產業變遷-治理變革”的邏輯,不斷優化旅游治理體系和治理方式。1數字經濟背景下技術創新加速旅游產業變遷回顧人類歷史上的幾次產業革命可見,以蒸汽機為代表的第一次產...
2022年中國旅游日來臨之際,受中國旅游報邀請,中國旅游研究院戴斌院長發表了題為《培育大眾旅游意識 守護人民旅游權利》的特約評論員文章,全文如下:2009年國發41號文件《關于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意見》提出設立“中國旅游日”,在多方研商和社會共識的基礎上,國家決定以《徐霞客游記》開篇之日,即每年的5月19日為旅游者和旅游業的法定節日。自那時起,旅游人有了自己的節日,旅游系統每年都會發布主題并舉辦...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已進入第三年,旅游業受到嚴重打擊,旅游紀念品本就在旅游商品中占比甚微,伴隨著旅游人數的大幅下降,多數旅游紀念品生產企業更是難以為繼。為了生存,這些企業也要進行供給側改革。旅游紀念品隨著國內旅游業的興起而興起。曾幾何時,交通不便,通信不暢,旅游服務設施落后,人們旅游的機會少,長距離旅游的機會更少。加上當時科技水平和加工制造能力落后,高質量、品種豐富、工業化的生活用品缺乏,因此...
2022年3月,突如其來的又一波疫情,打亂了嶺南集團副總經理、嶺南國際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峰的出差計劃,如此,一直懸而未定的采訪終于提上日程。未聞其言,先見其人,一張面帶笑容文質彬彬的照片傳來,更讓記者對本次的采訪充滿期待。在新任成為中國旅游飯店業協會第九屆理事會會長之前,李峰是酒店行業缺少“光環”的領導者。他很少在網絡上“高談闊論”,也不愛在行業活動中“拋頭露面”?;仡櫵某?..
據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網站消息,2022年勞動節五天假期(4月30日至5月4日),全國國內旅游出游1.6億人次,同比減少30.2%,按可比口徑恢復至疫前同期的66.8%。實現國內旅游收入646.8億元,同比減少42.9%,恢復至疫前同期的44.0%。對于14億人口的國家來說,平均每天3100萬人次的出游,2%的出游率,符合當下的市場預期和直觀感受。節假日期間,居民出游更趨謹慎,出游距離、目的地游...
人間最美四月天,但2022年的四月份對中國旅游景區來說卻是無奈的,因為奧密克戎傳染性強,政府動態清零的防疫政策,讓各大景區上半年幾乎顆粒無收,就連中國最美油菜花海的江西婺源也因為出現疫情按下暫停鍵,我們不禁思考,疫情后我們的景區該何去何從?疫情雖然給中國的旅游帶來嚴重的創傷,但是究其根本也只是物理攻擊,只要攻擊停止,很快就會恢復到疫情之前的狀態,但是景區產品的自身問題,才是中國景區真正的死因...
旅游統計數據既是行業多年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是指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問題和難點問題。國務院《“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就明確要求,“健全旅游統計指標體系,提高旅游統計的準確性、科學性,深化旅游統計應用和大數據決策支撐,加強旅游產業運行監測?!币咔橹?,關于旅游統計數據的討論大多集中在政界和學界。疫情之下,旅游業遭受重創是不爭的事實,但由于旅游宏觀數據和微觀感受的錯位,讓旅游統計數據成為旅游...
無疑,當前中國旅游發展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自由行渴望與疫情防控不流動不放松之間的矛盾;是旅游高質量發展的進程與屢遭終止的旅游市場之間的矛盾;是政府部門紓困幫扶政策與旅游行業、企業生死存亡之間的矛盾??喟緝赡?,截止2021年底,我們似乎看到了市場復蘇的可能性。一方面是兩年來逐漸探索出的“精準防疫,動態清零”舉措,基本將疫情的傳播控制在局部地區,沒有發生大范圍的群體性傳播。另一方面,新冠...
“踏青游覽,盡享美麗春光”在清明假期最后一天,新聞聯播用4分鐘的篇幅介紹各地清明假期出游情況,并發表評價“旅游市場供給豐富,安全形勢總體平穩”。報道中指出,清明假期三天內,全國國內旅游出游7541.9萬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87.8億元。注:圖片來源于新聞聯播截圖次日,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在中國旅游研究院季度發布會上表示:雖清明節出游受疫情影響,但仍可看出:整體2022年一季度旅游出行量...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以文化產業賦能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推動鄉村一二三產業有機融合,并將文旅融合作為賦能鄉村發展的重要路徑,為新時期鄉村振興提供了全新思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和協同發展既是鄉村產業發展壯大的重要路徑,也是集聚鄉村發展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增強鄉村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渠道,更是...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具有很強的政治性、理論性、指導性,對我們學習好貫徹好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文化和旅游系統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在新時...
3月中旬全國又相繼掀起新一波的疫情,波及全國絕大多數省市區,日檢出核酸陽性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過千,讓業界再度跌入失望的深淵,旅游何日才能走出疫情的陰霾?!自2020年初,武漢最先突發疫情并迅速蔓延全國,隨即而來的諸多管控措施,令人望而卻步、舉步維艱,國內旅游被迫時斷時續,國際旅游陷于停頓。我作為這場防疫抗疫的親歷者,感受到了疫情籠罩下的旅游之艱難、之憋屈、之無奈,也與業內很多人士一樣思考和掂...
3月29日,應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邀請,戴斌院長出席福建文旅經濟講堂,并發表題為“科技創新是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的專題講座,全文如下: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強調,充分認識加快科技創新的重大戰略意義,“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我國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時期的發展對加快科技創新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蔽幕吐糜?..
連續三個春節,疫情又是多點散發,這是否意味著2022年難以畫上圓滿的句號?一切都不是確定的。全球經濟、政治、疫情、自然災害四浪疊加演化出了人類生存的生態畫面。疫情對人類來講是悲慘的,人類消滅了其它物種,我覺得其它物種也是很悲慘的。世界不會人類勾畫的方向演化,正如蘇格拉底的格言:“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疫情時期的經濟常態或三年或五年,放在歷史長河中并不算什么,只是生物界的人類演化出的新...
俄烏局勢急劇惡化,“老俄”一路“烏拉”兵臨基輔城。一時間,各種戰況直播,時事評論,縈繞生活;似乎無論是哪一路人士,都忍不住好一頓吃瓜。那么,在吃瓜看鬧,憂心世界的同時,作為管理者,我們能從這變局大事中學到點什么?筆者試著總結,同仁們姑且一看。因為本文討論的是俄烏事件的管理啟示,所以戰爭的黑白曲直皆不在本文的討論之內,更何況對于世界大盤的指指點點,本就是廣大群眾的茶余消遣游戲,著實有點徒勞無功...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假日經濟發揮了積極作用,大大刺激了消費、拉動了內需,其中,旅游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丁笆奈濉甭糜螛I發展規劃》指出,我國將全面進入大眾旅游時代,旅游業發展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完善假日經濟結構,有利于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1、假日制度安排帶來旅游熱假日經濟指在法定節假日期間產生的以旅游消費為主,進而帶動商品、餐飲、文化、交通、物流等綜合消費,以及相關貿易和投資活...
2022年初剛剛公布的《“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以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立足構建新發展格局,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創新提升國內旅游,在國際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前提下分步有序促進入境旅游、穩步發展出境旅游,著力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著力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著力...
業務郵箱:info@cctn.cn 京ICP備2021027040號-1
Copyright ? 2023 China Cultural Tourism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
微信公眾號
微信在線客服
首頁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法律聲明 聯系我們